盲袋销售不能成为监管盲区
2024-06-16 【 字体:大 中 小 】
据《工人日报》等媒体报道,近期,一些连锁快消品牌、知名百货商场纷纷推出了春节盲袋。类似于盲盒,盲袋是一种商家随机在不透明的纸袋中放入商品,顾客必须付钱后才能打开袋子查看的销售模式,盲袋商品包括日用百货、鞋服、书籍等。因为其无法预知的神秘感以及较低的价格,勾起人们的猎奇心理,不少消费者争相购买。然而一些商家将盲袋销售当成了清理库存的手段,甚至盲袋商品有不少残次品,比如有消费者购买服装盲袋,打开袋子却收获了一堆过季的袜子。
盲盒、盲袋这种销售模式的本意应该是,消费者在明确商品与价格匹配或大致相当的前提下,获得一些物超所值、幅度大小不定的商业优惠,是不确定性的商业促销行为。如今,有的消费者买到的盲袋产品涉嫌假冒伪劣产品或者二次销售品,有的甚至疑似是“三无”产品,实在让人郁闷。

在维权方面,盲袋商品往往也比普通商品难度更大。消费者收到的商品如果存在质量问题或完全不符合商家的宣传,一些商家往往会以盲袋盲盒商品本身带有不确定性、附赠品无法进行退换、盲袋商品不退换等为由,拒绝提供售后服务。
作为一种新的经营消费模式,盲袋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刺激市场提振消费,但盲袋不能更不该成为监管盲区。任何商品的经营和销售,都应守规矩有底线,如此,商家才能获得更长足的发展。因此,盲袋销售的经营者须恪守诚信,要如实告知消费者盲袋内商品的大体范围、质量等情况,不能以次充好、以假乱真。市场监管部门要督促商家在盲袋营销中,把抽中各类商品的概率、商品品质等信息如实公开,同时对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营销行为及时进行查处。
针对盲盒营销乱象,2023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印发了《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(试行)》,其中明确,食品、化妆品,不具备保障质量安全和消费者权益条件的,不应当以盲盒形式销售。在相关法规和规定的基础上,有关部门有必要结合消费者的投诉和反馈,对盲袋销售相关问题及时予以纠偏和规范。
换个角度看,如果商家过度依赖盲袋等营销噱头诱导消费者冲动购买,那么很可能最终导致消费者信任度下降、品牌形象及自身商业信誉受损等情况。对于商家来说,把好盲袋里商品的质量关,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长期好感,从而获得更多收益。
无论如何,盲盒、盲袋不该成为假冒伪劣、货不对版、高价低质等商品的代名词。

猜你喜欢

异动快报:四环生物(000518)8月2日9点35分触及涨停板


异动快报:ST天创(603608)8月8日10点22分触及涨停板


又见票据地板价!大行资产荒月末追票 机构预测2月信贷或少增


马斯克向特朗普“告别”,留下“削减1600亿美元”成绩单


高质量发展·港口探新北方大港航线上的“硬核”新优势


江铃汽车最新公告:预计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126%


配资公司是什么:高杠杆投资的双刃剑?


蒙阴农商银行旧寨支行党支部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党日


509位“素人”共创竖屏电影,《烟火人间》真的好鲜活!


内外盘走势分化 郑棉跟涨动力不足


又见票据地板价!大行资产荒月末追票 机构预测2月信贷或少增


杨伟国:探索新时代就业工作新机制新路径


“债转股”成主流方式,房企化债进度加速丨地产观潮


300 亿美元!美国科技巨头投资量子计算机


好工作是如何变坏的|荐书


今日市场紧盯这一件事!1月15日各投行美元、欧元、英镑、日元最新交易策略汇总


中国证券业新旗舰来了!“国泰海通”重组更名上市 世纪合并正式完成


港股地产股再获资金关注!外资机构两度唱多房地产 金辉控股涨超50%


2025年5月5日全国主要批发市场虹鳟鱼价格行情


中经评论:拿什么平息调味瓶里的风波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