盲袋销售不能成为监管盲区
2024-06-16 【 字体:大 中 小 】
据《工人日报》等媒体报道,近期,一些连锁快消品牌、知名百货商场纷纷推出了春节盲袋。类似于盲盒,盲袋是一种商家随机在不透明的纸袋中放入商品,顾客必须付钱后才能打开袋子查看的销售模式,盲袋商品包括日用百货、鞋服、书籍等。因为其无法预知的神秘感以及较低的价格,勾起人们的猎奇心理,不少消费者争相购买。然而一些商家将盲袋销售当成了清理库存的手段,甚至盲袋商品有不少残次品,比如有消费者购买服装盲袋,打开袋子却收获了一堆过季的袜子。
盲盒、盲袋这种销售模式的本意应该是,消费者在明确商品与价格匹配或大致相当的前提下,获得一些物超所值、幅度大小不定的商业优惠,是不确定性的商业促销行为。如今,有的消费者买到的盲袋产品涉嫌假冒伪劣产品或者二次销售品,有的甚至疑似是“三无”产品,实在让人郁闷。

在维权方面,盲袋商品往往也比普通商品难度更大。消费者收到的商品如果存在质量问题或完全不符合商家的宣传,一些商家往往会以盲袋盲盒商品本身带有不确定性、附赠品无法进行退换、盲袋商品不退换等为由,拒绝提供售后服务。
作为一种新的经营消费模式,盲袋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刺激市场提振消费,但盲袋不能更不该成为监管盲区。任何商品的经营和销售,都应守规矩有底线,如此,商家才能获得更长足的发展。因此,盲袋销售的经营者须恪守诚信,要如实告知消费者盲袋内商品的大体范围、质量等情况,不能以次充好、以假乱真。市场监管部门要督促商家在盲袋营销中,把抽中各类商品的概率、商品品质等信息如实公开,同时对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营销行为及时进行查处。
针对盲盒营销乱象,2023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印发了《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(试行)》,其中明确,食品、化妆品,不具备保障质量安全和消费者权益条件的,不应当以盲盒形式销售。在相关法规和规定的基础上,有关部门有必要结合消费者的投诉和反馈,对盲袋销售相关问题及时予以纠偏和规范。
换个角度看,如果商家过度依赖盲袋等营销噱头诱导消费者冲动购买,那么很可能最终导致消费者信任度下降、品牌形象及自身商业信誉受损等情况。对于商家来说,把好盲袋里商品的质量关,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长期好感,从而获得更多收益。
无论如何,盲盒、盲袋不该成为假冒伪劣、货不对版、高价低质等商品的代名词。

猜你喜欢

田洪良:3月20日主要货币短线操作指南p


配资公司是什么:高杠杆投资的双刃剑?


中经评论:拿什么平息调味瓶里的风波


亚宝药业最新公告:拟斥资1亿元至15亿元回购股份


2024年2月8日全国主要批发市场花鲢活鱼价格行情


江铃汽车最新公告:预计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126%


花旗银行预测美元:拐点将至?近期趋于稳定


法国财长呼吁欧盟国家建立小规模的资本市场联盟


百洋医药最新公告:拟5900万元参设廊坊临空百洋股权投资基金


“月季之乡”山东莱州花香满城


银行业零售业务转型压力凸显 年内近30家信用卡分中心关停


国台办驳斥陆委会造谣台商加速撤离大陆:民进党当局出于谋“独”本性,惯于造谣抹黑,干扰两岸交流合作


食品加工制造板块跌212% 天润乳业涨211%居首


携程第三季度营收53亿元 同比转盈为亏


躲过暗杀没躲过党内背叛!特朗普暗示若败选,不会参加四年后大选


好未来宣布达成33亿美元私人配售协议 银湖资本领投


增强消费“拉动力”(今日谈)


上海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1%


185亿!深圳最贵地块出炉,两大央企联手竞得


隔夜要闻:美股收跌 OpenAI重组为公益企业 普华永道裁员 美国拒绝完全豁免对日本的对等关税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