盲袋销售不能成为监管盲区
2024-06-16 【 字体:大 中 小 】
据《工人日报》等媒体报道,近期,一些连锁快消品牌、知名百货商场纷纷推出了春节盲袋。类似于盲盒,盲袋是一种商家随机在不透明的纸袋中放入商品,顾客必须付钱后才能打开袋子查看的销售模式,盲袋商品包括日用百货、鞋服、书籍等。因为其无法预知的神秘感以及较低的价格,勾起人们的猎奇心理,不少消费者争相购买。然而一些商家将盲袋销售当成了清理库存的手段,甚至盲袋商品有不少残次品,比如有消费者购买服装盲袋,打开袋子却收获了一堆过季的袜子。
盲盒、盲袋这种销售模式的本意应该是,消费者在明确商品与价格匹配或大致相当的前提下,获得一些物超所值、幅度大小不定的商业优惠,是不确定性的商业促销行为。如今,有的消费者买到的盲袋产品涉嫌假冒伪劣产品或者二次销售品,有的甚至疑似是“三无”产品,实在让人郁闷。

在维权方面,盲袋商品往往也比普通商品难度更大。消费者收到的商品如果存在质量问题或完全不符合商家的宣传,一些商家往往会以盲袋盲盒商品本身带有不确定性、附赠品无法进行退换、盲袋商品不退换等为由,拒绝提供售后服务。
作为一种新的经营消费模式,盲袋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刺激市场提振消费,但盲袋不能更不该成为监管盲区。任何商品的经营和销售,都应守规矩有底线,如此,商家才能获得更长足的发展。因此,盲袋销售的经营者须恪守诚信,要如实告知消费者盲袋内商品的大体范围、质量等情况,不能以次充好、以假乱真。市场监管部门要督促商家在盲袋营销中,把抽中各类商品的概率、商品品质等信息如实公开,同时对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营销行为及时进行查处。
针对盲盒营销乱象,2023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印发了《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(试行)》,其中明确,食品、化妆品,不具备保障质量安全和消费者权益条件的,不应当以盲盒形式销售。在相关法规和规定的基础上,有关部门有必要结合消费者的投诉和反馈,对盲袋销售相关问题及时予以纠偏和规范。
换个角度看,如果商家过度依赖盲袋等营销噱头诱导消费者冲动购买,那么很可能最终导致消费者信任度下降、品牌形象及自身商业信誉受损等情况。对于商家来说,把好盲袋里商品的质量关,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长期好感,从而获得更多收益。
无论如何,盲盒、盲袋不该成为假冒伪劣、货不对版、高价低质等商品的代名词。

猜你喜欢

“事出反常必有妖”:这几个怪异迹象,暗示家破、人衰


我乐家居(603326SH):积极探索AI智能化应用


天眼查配资平台: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投资江湖


投资股和资格股的区别:深度解析两种股权投资策略


保障性住房建多少、怎么建、怎么管,最新进展→


实盘网上配资炒股,轻松放大收益!


出发前兴高采烈,回来后六亲不认#夏日整活日记#


炒股中什么杠杆:玩转倍增效应,还是步入风险深渊?


天风国际:361度(01361)电商渠道24Q2业绩高增 维持“买入”评级


万泽股份(000534SZ):控股股东增持145%股份


慕容家一心想复国,为何不招兵买马学带兵打仗,却在江湖上游荡?_赵匡胤_时代_金庸


邦达亚洲: 加拿大CPI数据表现良好 美元加元小幅收跌


郑眼看盘:炒作“独角兽”概念股应注意什么


隔夜美股 三大指数小幅收跌 特朗普媒体科技集团(DJTUS)跌22%


L3级自动驾驶首例判决?小鹏汽车紧急辟谣:相关内容纯属捏造


LPR报价连续6个月维持不变,释放什么信号?


金市展望:数据接连“爆冷” 黄金拔地而起、70美元大行情一触即发


走出翻倍股行情:联想回A重塑价值股


交易的正确之道:追着爆点打,三个月不开张,开张吃一年


云集远方新闻和法国宫廷轶事,咖啡和报纸曾是最潮搭档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