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件白衣彩陶盆 把中国锔补工艺历史向前推进4000年
2024-06-08 【 字体:大 中 小 】
中国有句俗话,“没有金刚钻,别揽瓷器活”。这说的就是一门古老的工艺——锔补。在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的大河村遗址博物馆,该馆的“镇馆之宝”是一件精美的白衣彩陶盆,它的出土把中国锔补工艺历史向前推进了4000年。
5月13日,“行走河南·读懂中国”文物探源集中采访团走进大河村遗址博物馆,在这里探寻仰韶文化的瑰宝。

据大河村遗址博物馆馆长胡继忠介绍,大河村遗址最为典型、最具特色的出土物当数彩陶。该馆的“镇馆之宝”白衣彩陶盆年代为仰韶文化早期,距今约5000年历史,其色彩绚丽,花纹丰富,口径近46厘米,如此大口径的陶器在国内同时期非常罕见。
除了口径大,这件白衣彩陶盆还十分精美,其通体施白釉,犹如给器物“穿上”白衣,在白釉之上,先民们用鲜艳的颜色绘制了丰富的图案。在白衣彩陶盆的口沿处,有8组直线纹组成的对称图案,其腹部也有4组由方格纹和圆点纹组成的对称图案。“从这里可以看出,古人已有了对称等分的概念。”胡继忠介绍说。
这件白衣彩陶盆并非完整无缺,器身有先民修补的痕迹。在盆身裂缝旁,先民们钻出一些两两相对的小孔,并用金属将之补齐。“我们认为,这就是现在的锔补工艺。”胡继忠说。
锔,在《现代汉语词典》中的解释是“用锔子连接破裂的陶瓷器等。”陶瓷器是中华文明的瑰宝,修补陶瓷器也衍生出一系列的工艺,锔补正是其一,用铜或铁打成扁平的两脚钉,用来连接破裂的陶瓷器。那么,锔补工艺何时出现?
胡继忠介绍,锔补工艺最早见于宋代张择端所绘《清明上河图》,其中就绘制有锔补做活儿的一幕。白衣彩陶盆的出土则证实,在仰韶文化时期就有锔补这门工艺,“可以说白衣彩陶盆的出土将我国的锔补工艺历史又向前推进了4000年。这也说明当时这件白衣彩陶盆非常珍贵,它出现裂缝之后先民就用锔补工艺将其紧紧地固定好继续使用”。

猜你喜欢

阿维塔、深蓝汽车、长安启源,均发布了海南护航离岛的公告。 针对节后海


深圳期货配资公司:高杠杆下的财富游戏,风险与机遇并存


配资查询:快速查询配资信息,助您投资决策


港股异动 老铺黄金(06181)早盘涨超6% 机构看好公司享受更高估值溢价 中金称公司有望获纳入港股通


三家中央汽车企业新能源汽车业务将单独考核 汽车整车板块尾盘拉升


疑似遭无人机袭击,以北部边境再响警报


虚拟和现实世界已分不清!OpenAI首个AI视频模型发布:60秒视频全AI生成


康蕾作品展在荣宝斋广州画廊举行,带你走进夏日花间乐园


2023年券商债券承销情况公布


大股东拟转让20%股权后买家现身,东莞证券IPO会加速吗


沪指震荡反弹录得8连涨,地产股强势


4月28日白电转债下跌072%,转股溢价率746%


资金面边际收敛 期债面临回调


奇点醒客 融中2025(第14届)中国资本年会圆满落幕


2021年4月13日人民币NDF远期合约


【财经百科】华帝退款变退卡 这就是华帝止损的方式?


中资离岸债市场供给复苏 2025年一季度发行增长近七成


特朗普再度催促美联储:物价正在下降,希望央行降低利率


4月16日中国黄金黄金价格956元克


主力洗盘的5个换手率特征!看懂这些,再也不怕被庄家甩下车!
